“一带一路”迎来十周年: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日期:2023-02-09 10:38:55 浏览: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相关各方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建设成就。

  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篇章,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根据剑桥大学全球舆情调查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正面评价是62%,影响力提升。世界银行2019年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框架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能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的收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持续低迷,“一带一路”促进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作用更加重要。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顺应国际社会期待,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一带一路”大家庭“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昨天举行“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的进展与评估研讨会,与会知名专家评估总结“一带一路”十年进程,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硕果累累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

  促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辉煌进展。“一带一路”打造了一个可靠的“朋友圈”;强化了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中国的基建项目遍及全球;重构了经贸、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助力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绿色低碳发展、健康卫生合作、国际减贫等共同的问题;极大提升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水平,尤其是极大刺激了双向贸易投资,促进中西部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作为一项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仍处于“少年时期”,自然也有“成长的烦恼”,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步伐。

  共建“一带一路”有非常科学清晰的思想指引,这就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更进一步讲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丰富内涵的滋养。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利用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结合,实现了很好的机制保障。试想,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像中国政府一样,如此得力地推进倡议的实施?

  共建“一带一路”有理论的保障、机制的保障、能力建设的保障,是打不倒、击不垮的,我们要有信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变幻莫测,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建“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不会一帆风顺。

  下一个十年,路在何方?首先,我们要巩固现有的合作成果,稳固基本盘。稳固好基本盘就不会乱,这个基本盘一方面是指现有传统的、有优势的合作领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合作、园区建设,这些不能丢;另一方面是共建中的一些友好的、重点的合作区域,比如周边国家、东南亚、中亚和非洲,这些好伙伴不能丢,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次,要拓展新的领域。绿色、健康、数字、创新、国际减贫合作等领域,都需要更加用力地拓展,成为新的共建增长点。

  第三,要持续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新动力。激励引导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包括港澳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共建中,形成建设和投融资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加快培养国内高端服务业,如工程设计、咨询、资产评估,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走出去”,服务“走出去”的企业;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非政府组织,“走出去”积极配合企业和政府开展工作。

  第四,要更稳妥地统筹好建设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政府、商协会、智库和企业要协同发力,共同防范化解未来的风险挑战,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最后,要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的共建“一带一路”国际舆论氛围。这也是很大的一个课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智库、学者都可以大有作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一带一路”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实践平台和重要的实现路径,成为连接各共建国的重要纽带。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获得了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其中绝大部分国家都有强烈的实现发展的需求。通过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帮助这些国家找到了发展的途径、看到了发展的愿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非常伟大的事件。

  “一带一路”用中国的力量和中国的榜样,与共建国共同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的工程项目,如蒙内铁路、中老铁路,一系列港口以及发电工程,使全世界人民感到惊艳,共建国随之不断增加。这说明一个国家要起到引领作用,必须要能拿出让全世界可见、可共享、可实现的场景、图景和愿景。中欧班列铺画82条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特别是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一带一路”作出了独特贡献。“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在这一倡议下,各国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创建了新的格局。

  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础框架下,“一带一路”形成了“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的空间布局,以及多维度推进的布局,比如“能源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

  “一带一路”也给全世界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形成“思想价值链”的乘数效应。如果没有“一带一路”,世界各国在跨国合作方面或许还在探索;“一带一路”让各国看到,有这样一个平台、载体和纽带,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

  面向未来,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是长周期和跨国的,是系统性的重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还会有若干个十年,全球共同努力,才能把“一带一路”的愿景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必须立足于共建,而不是单靠中国一己之力。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让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使“一带一路”成为像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一样,全球共同认知的跨国行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要把“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转化为世界的精神财富。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

  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从起初的修路、基础设施等大工程起步,很快延伸至产业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公共领域,“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实现“一带一路”全方面发展。

  首先,东南亚板块是“一带一路”最完整的体现,中国和东盟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像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互联互通铁路网,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方面都非常稳定地展开合作。所以,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这是一个最完整的模板。

  第二,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市场地位的提升源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作用,而后者又将进一步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例如在中东地区,基础设施、能源进口和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都取得很大的突破。

  第三,将“一带”与“一路”通过陆海联运连接起来。陆海联运带动了物流业的巨大发展,现在“一带一路”远远超出一条单独的铁路或公路,而是一个多式联运的联通之路。其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向北过马其顿和塞尔维亚到匈牙利的匈塞铁路,可以说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陆海联运,希腊到匈牙利打通,不仅对这几个国家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欧洲的经济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四,“一带一路”带动了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最明显的就是中巴走廊,打通了巴基斯坦从瓜达尔港一直到北面红其拉甫山口,南北打通,建立了一些很重要的能源电站,由此带动了工业发展。所以,巴基斯坦现在正处在工业化起飞的阶段。

  第五,应用多边机制,我们欢迎地区的多边机制和全球的多边机制共同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机制:上合组织和亚投行,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也给“一带一路”造成严峻挑战。俄乌冲突使中亚大通道或欧亚大通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困难。美国和西方也开始提出全球基础设施计划,争空间,争项目,争合作伙伴。此外,舆论战、认知战会越来越严重。“债务陷阱”“地缘政治工具”“意识形态输出”这些论调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来。

  前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二个十年新的挑战远大于之前。当然,我们的经验、能力也大于前十年。未来的“一带一路”,将会在不断地克服挑战和障碍的基础之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未来可期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

  升级到新十年版,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

  “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唯变所适”,即根据变化适当调整。“一带一路”作为一个体系,已经形成了,要根据未来十年的发展变化、自身发展进行系统性调试,升级到新十年版,或者更长时期的模式。“一带一路”作为一个长期倡议、长期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个国际合作倡议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够行稳致远,必须具备非常充分的国际合法性。在这方面,未来十年“一带一路”具有充分的国际合法性,表现在“一带一路”是跟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跟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内容基本上一致。但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不断消解这种国际合法性,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论调来解构“一带一路”的经济性、发展性、国际性,反而向安全性、武器化方面塑造,因此长期国际合法性面临的挑战也特别大。

  一个长期的战略,除了韧性之外,要有很长的持久性。从两个次级指标看,一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一带一路”在2012年酝酿、2013年提出的时候,是基于中国经济中高速以上的发展。但是这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变化了,特别是疫情带来很大的波动性,所以未来十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持久性特别重要的指标;另外一个次级指标就是“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需求,在疫后世界,每个国家都要发展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等,这对于“一带一路”的持久性是一个特别强的支撑。

  如果说过去十年,“一带一路”的核心竞争力是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话,那么在2023年以后,在疫后世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贸易,这些仍然会是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但能否找到其他“一带一路”国家所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可能包括一个城市发展的工业化、产业化、低碳化、信息化、数字化、民生化以及国际化,如果能和新的发展需求匹配,成为一种新的模式,核心竞争力才能进一步巩固。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合作,在制度发展战略或者项目对接方面,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未来十年这方面的挑战还是非常多的。比如ESG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美国、欧盟,他们在打造自己的全球版互联互通时,已经利用ESG在做绿色供应链等方面新的规范。所以我们的规范和规则如果跟不上,会出现与“一带一路”国家匹配性不对应的情况,未来在这方面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一带一路”在国内体系和国际推进的体系下能否不断地去调试,以适应新发展?现在大家都很盼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能够推出适应疫后世界国家发展或者逆全球化的协调机制。

  应对竞争性大概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竞争,另外一条就是兼容。竞争和兼容都不容易,我们又该怎么适应、应对竞争性?这也是未来十年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特别重要的指标。

  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炜:

  期待在新起点上作出更多义乌贡献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我们有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商贸城有640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7.5万个商位,销售210万种以上的商品。有人测算,如果在每个商位逗留3分钟,一天8小时不停歇,一年365天不休息,需要468天才能走遍整个市场。

  义乌是一座联通世界的城市。90万个市场主体带来了很强的活力,也是义乌联通国内外的重要渠道。向西有“义新欧”中欧班列联通欧亚大陆,从2014年第一班“义新欧”班列开往马德里,已经走过9个年头。去年,“义新欧”总共开出2269列,呈现迅猛、健康增长的态势,班列质量不断提升。承接于宁波舟山港、通向海洋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是义乌的贸易生命线。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成为全球货运吞吐量第一大港,七分之一的出口集装箱来自义乌。

  义乌是一座国际融合的城市。2019年,访问义乌的外国人达56万人次,在义乌常住的外国人超过1.5万人。他们既是义乌同全球贸易的增长极,也是与各国民心相通的促进者。他们在义乌生活得很好、融入得很好,无论习惯还是日常交流都跟本地人一样,为义乌市场走过的四十年风雨历程作出了贡献。

  “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义乌愿继续做好五方面工作。第一,做好政策沟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倡议,这是义乌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做好设施联通。目前,义乌同全球658个城市有直接贸易往来,有234条货运物流专线,开设160余个海外仓,还有20余个在海外重点城市设置的贸易促进平台。今后我们会把这些基础设施做得更牢、更广,服务双边贸易往来。第三,做好贸易畅通。贸易畅通有时需要一个小切口、大场景,义乌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我们会尝试在市场采购模式上创新,推进数字化贸易,不断地在改革路上向前进。第四,做好金融融通。金融是贸易的血脉。去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召开前夕,义乌推出“义支付”平台,与沙特完成了首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得到外交部发言人点赞。欢迎更多朋友使用我们的平台开展全球贸易金融服务。最后,做好民心相通。义乌同20个国家3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希望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希望更多青年朋友来走走看看。期待在“一带一路”十周年的新起点上作出更多义乌贡献。